1957,在丈夫和田勉所導舞台劇《青色之火》中製作戲服,開始了和田惠美的劇服設計之路,而這一做就是一輩子,要說從什麼時候開始真正享譽國際,就是獲頒第5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獎那年了。1985年憑藉在黑澤明所執導《亂》中的作品,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日本人。
從黑澤明「御用」劇服設計師到華語影壇中式古典服裝代表
《英雄》一種顏色一個故事
在《英雄》這部片中,只用了五種顏色的服裝,藍、綠、紅、黑、白作為片中主要叫色的服裝,紅色代表激情、嫉妒、衝動、激進;藍色代表冷靜、沉著,深思熟慮;綠色代表理想、平和、回憶中的美好憧憬;黑色代表神秘;白色代表真實世界,不帶偏見。擺脫以往武俠片的手法,透過畫面的色調,服裝造型的安排,不同顏色似乎暗示著主角們將走向的不同命運。
《十面埋伏》震撼視覺的再次合作
繼張藝謀與和田惠美在電影《英雄》第一次合作且大獲好評之後,隔年再度共創《十面埋伏》,同樣是兩人擅長的中式武俠劇情,比《英雄》更多了份男女情仇,色彩上與《英雄》相比也就更為明亮鮮豔。在這部電影中,和田惠美與她的團隊以短短一年的時間,打造了超過一千件劇服,且每一件都要試穿量身至少五次以上。
遺作《第一爐香》
前陣子剛上映的《第一爐香》,講述在1940年代香港上流社會,一個關乎身份階級與地位的故事,劇中三位主角分別將自己的擁有的地位或自由去交換一場自討苦吃的婚姻及強將自己塞入不合適的瓶中。張愛玲的小說除了揭露人性的赤裸,精緻的服飾描繪也令人深刻,從導演、編劇、配音等都匯聚了亞洲各國才氣頂尖的領域先驅,為多部華語電影設計服裝的和田惠美也在這部備受期待的電影製作中擔任要角,隨著角色心境的起承轉合,用服裝來滲透觀眾感觀。
才華不止於電影
在劇服設計領域中享譽國際,且以中式、東方美學品味聞名,和田惠美除了多部知名電影外,也製作了無數舞台劇的服裝,如《 Prospero’s Books魔法師的寶典》、芭蕾舞劇《牡丹亭》等等。
從她的作品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她對白色與紅色傳達出的詩意有精緻的詮釋,並且擅長以顏色及飄逸的層次感描繪角色的多種心境。

回憶贏得「小金人」的電影《亂》時,她說到:
「這是一個在西方耳熟能詳的故事,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名著『李爾王』,但是由日本人來演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在西方人眼裏,所有日本人長得都一樣。
影片中有三個兒子,為了讓西方人能夠分辨出誰是誰,我必須在每一個人的服裝設計中注入他們各自的性格。」
自從20歲那年她第一次製作了舞台劇劇服,就認定將此身不離,忙忙碌碌的直到八十多,多數人開始享受清閒時,她依然埋頭在布料中,但從來不感到精疲力竭反而滿腔熱血,扎扎實實的電影人與服裝工藝家。2005年,香港著名設計公司 Communion W 為和田惠美出版《My Life in the MAKING》,展示她對美的執著,從日常生活到工作,為這國際服裝大師的不凡經歷下註腳。
曾和她合作做過的導演鮑德熹、李六乙、張藝謀及多位電影工作者,在得知她離開的消息之後,都紛紛表達了緬懷之情,懷念她入行六十多年始終如一的認真專業、在片場與所有人的溫暖互動,「謝謝您帶給舞台的一切,您的愛和堅持,對美和純粹的追求,將在這裡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