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審美觀 | 她真的有時尚感,還是長的瘦而已?

說到Fashion icon,你會想到誰?當紅韓團Blackpink 成員Jennie、日本混血超模水源希子、英國全才設計師Alexa Chung、美國媒體寵兒Hailey Beiber……無論是國內外的時尚偶像們,不難發現她們的共同點——「瘦」。時尚產業「瘦即是美」的單一審美眾所皆知、不足為其。但近幾年「Body Positivity」的觀念在歐美慢慢主流化,面對這個根深蒂固的潛規則,多元審美有機會與之抗衡嗎?

認識身體自愛:什麼是Body Positivity

「Body Positivity」,中文常常被譯為「身體自愛」或「身體積極性」,目的在提倡人們接納各種不同樣貌的身體,無論尺寸、身材、膚色、性別,挑戰傳統社會上的單一審美觀。透過接納自己的身型,將「美」的定義多元化,鼓勵我們不要把自我價值建立在外貌,並且更愛自己。

這項社會運動起源於1960年代的美國,九零年代開始發展,並透過社群媒體在00後開始主流化,近幾年在歐美更受到重視。有些時尚品牌開始僱用Plus-sized models(大碼模特兒),擴大服裝的尺寸範圍,標榜包容性。另外,這些服務也不限於大尺碼消費者,例如嬌小尺碼(petite)、高尺碼(tall)、肉感身材(curvy)、沙漏身材(hourglass)等等,讓每一位消費者能找到最符合自己需求的衣服。

網路電商ASOS為同一件商品提供各種不同身高、體重和膚色模特兒的實穿照。

Is she fashionable or just skinny?大尺碼Youtuber挑戰時尚審美觀

在自媒體盛行的21世紀,人人都能成為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利用互聯網帶來影響力。這次「懂穿搭vs.身材瘦」的主題藉由YouTube觸及了許多觀眾,也得到很多迴響。

許多Plus-sized girls(大尺碼女孩)搜集了Hailey Beiber、Bella Hadid、Kendall Jenner等大眾公認的時尚icons,重現她們的街拍穿搭,看看究竟這些被認為「fashionable」的人,是真的有時尚感還是只是長得很瘦?

透過這些女孩們的現身說法,我們可以發現,被捧上神壇的「超模穿搭」其實許多毫無特色,秀身材成分居多。

在這個講求政治正確的時代,每個人口口聲聲說「All bodies are beautiful」、「Beauty comes in all shapes and sizes」,卻在提及美和時尚感時,選出的代言人依舊是三七身的長腿美女、結實平坦的腹肌、脂肪只會長在胸部和屁股上的“icons”。

當然,審美是主觀的。就跟有些人喝咖啡喜歡加牛奶一樣,有些人偏好燕麥奶,有些人只喝黑咖啡,沒有對錯之分。Body Positivity觀念意在鼓勵我們接納更多不同樣子的「美」,不因為我喝拿鐵,就說喜歡美式的人沒品味。你可能會覺得:我喜歡瘦、她喜歡胖,彼此互不相關,誰也不招惹誰,偏好魔鬼身材的fashion icons又有什麼錯了呢?

單一審美的代價:飲食失調症成為常態

「時尚感」和「身材苗條」被綁在一起,或許乍聽之下無傷大雅:喜歡的人喜歡、不喜歡的人別看,這是理所當然的。但吹捧「瘦即是美」到近乎病態的審美觀,所造成的後果是什麼?許多探討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s)和時尚產業的研究,告訴我們這個代價太過昂貴。

New York Better Business Bureau表示,時尚品牌的女性模特兒身高,必須介在175cm~182cm左右,體重則在49kg~59kg。如果取這個標準的最低值,一個175cm、49kg的女性計算出的BMI值為16.2%,遠低於健康標準。

National Eating Disorders Association的研究結果則顯示:

  • 54.1% 的模特兒受到經紀公司施壓必須減肥
  • 21.2% 的模特兒被告知公司會停止代表模特兒,直到她們減肥
  • 63.1% 的模特兒被告知減肥會讓她們的事業更加成功
  • 54.1% 的模特兒被告知如果不減肥會找不到任何工作

Model Health Inquiry的報告預測,大約40%的時尚模特兒患有飲食失調症,這包含了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暴食症(Bulimia)和嗜食症(Binge Eating)。

可見這個「偏愛瘦子」的產業對與模特兒的身、心靈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無法接納不同身材的時尚產業,或許不再是咖啡喜不喜歡加牛奶的程度了,各種飲食失調症越來越常見,影響擴及了更多人。除了螢幕上的模特兒之外,接受資訊的閱聽人也在連帶效應中;CNN指出,在美國有80%的十歲女孩害怕變胖,42%的小學生想變更瘦,總共有約一千萬位成年美國女性患有飲食失調症。

時尚產業的趨勢:比較Victoria Secrets 和 Savage X Fenty

Body Positivity運動至今已逾半個世紀,其中對時尚產業的正面影響還是值得被看見的。

在1990s到2000s爆紅的美國內衣品牌Victoria Secrets(維多莉亞的秘密),曾經是大眾對於「性感」一詞的定義。品牌每年舉辦的時裝秀,搭配當年排行榜最一線的歌手表演,在當時可是每個女孩心中對美的嚮往。現在當紅的超模都曾擔任人稱「Angels(維秘天使)」的秀場模特兒,她們甜美的天使臉蛋配上魔鬼般的身材藉由Victoria Secrets販售的性感形象被捧紅,像是Tyra Banks、Elsa Hosk、Bella Hadid、Kendall Jenner等等家喻戶曉的美國模特兒。

但隨著單一審美的過時,維秘天使的模板漸漸不受到喜愛,Victoria Secrets的銷售額連年跌落。最終的引爆點在母集團L. Brands 的首席營銷官 Ed Razek;當被問到Victoria Secrets Show是否考慮僱用不同身材、體型或性別認同的女孩時,他回答:「不,我覺得不需要。這些秀場應該是個美麗的幻想。」這段採訪在網路上被瘋傳,之後連品牌出面道歉都拯救不了,曾經風光一時的Victoria Secrets便被取消了。

反觀在2018年由Rihanna創立的內衣品牌Savage X Fenty,這個紮根於多元審美的品牌提供XS~3XL的尺寸,在官網上使用各種膚色和體型的模特兒。Savage X Fenty Show除了老闆娘Rihanna的火辣表演,僱用的其他舞者和歌手也都是Body Positivity最佳的體現。各式各樣「美」的女性在舞台上勁歌熱舞,穿著Savage X Fenty展現自己的身體。

全網路運行的Savage X Fenty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銷售額還能上漲超過200%,現在預估品牌市值有十億美元,並且最近得到新的一筆投資準備進軍實體店面。

內衣品牌作為貼身衣物,雖然和時尚感沒有直接關聯,但在維秘天使的殞落、Savage X Fenty大獲全勝之中,我們可以看出時尚產業對「美」的定義正在改變。進步通常是通過微小的步驟取得的,大眾審美或許正在往更健康的方向前進。

時尚感和審美觀:喜歡自己的樣子

審美觀究竟該不該被干涉?個人喜好是由大眾媒體形塑、還是來自自我見解?到什麼地步才算造成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編者至今也沒有清楚的答案。但不容置疑的,時尚感和審美觀密不可分,編者的本意亦不是要抨擊「穿搭」和「身材」的共生關係——衣服本來就是穿在人身上的,兩個元素缺一不可。

每個人偏好的高矮胖瘦當然沒有對錯,但當一個群體走向極端,直接或間接地傷害了其他人,或許這個產業應該再多一些包容。Body Positivity 的概念已在時尚圈慢慢的播種,包容性品牌(Inclusive Brands)、大尺碼模特兒和明星,都在持續挑戰「瘦即是美」的舊有觀念。

你覺得時尚感是什麼?或者應該說,你覺得「美」是什麼呢?

YouTube 上15分鐘的減肥tips分享、Instagram上讓人五官變形的濾鏡、美圖秀秀上五花八門的修圖工具、D-card穿搭版上批評身材的留言……每個人都有和自己body image對抗的經驗。引用前陣子推特上轉發的一句話:「在一個獲利於自我懷疑的社會裡,喜歡自己可是個叛逆的行為。」無論你心目中的時尚或美是什麼,接納自己和別人都是需要下功夫的。期許未來有更友善的的時尚語境,Body Positivity能普及、審美多元化。

“In a society that profits from your self doubt, liking yourself is a rebellious act.”

留言

  1. 「Ryan Chi」的個人頭像

    Well written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